如何實現設備零故障?在線油液傳感器公司解答
經常能聽到操作工總是抱怨,“我們單位的設備,天天壞,天天修,他們的檢修到底能不能行,我也在反思這個問題,把檢修人員累的夠嗆,到底問題出在哪里?難道真的是點檢人員責任心和檢修人員技能水平的問題嗎?”
正因為我們的生產現場管理對于設備的嚴重疏漏,設備才會經常出現“癥狀”!俗話說得好,一流的工廠時時維護設備,三流的工廠天天維修設備,一字之差,效果卻相差數倍。
一,差在哪里?
差在對點檢定修值的執行力度,差在對現代設備管理的理解,差在管理制度的落實,差在用生產第一的觀念去使用先進的設備。現代工廠的生產,越來越離不開各種生產、輔助設備,沒有穩定運行的設備,就不會有企業正常的生存基礎。反觀我們的身邊,設備卻在頻頻違背我們的心愿,故障頻發,能源浪費,跑冒滴漏,備件不良,功能喪失等等,這些設備問題,時時干擾著我們的正常工作,生產組織因此處于中斷狀態。久而久之,檢修班組長從協調維護的“技術精英”,變成了組織搶修的“救火精英”。同樣,面對設備故障頻發,設備點檢人員和專業維修人員疲于應付,工作東奔西殺,到處救火,可依然擺脫不了被一線人員抱怨的厄運,最終導致檢修班組人員心力交瘁,無可奈何。
二,如何實現零故障?
有人可能要問,按照零故障觀點,設備豈不可以永久地使用下去了嗎,這里我們要區分兩個不同的概念就是自然老化和強制惡化。所謂自然老化就是雖然使用方法正確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設備發生了物理和化學的變化,初期的性能逐漸下降。而所謂的強制惡化是指未按應有的方法作業,人為地促使了惡化。比如,未進行應有的設備清掃,緊固等等,即該做的事沒做,都會促使設備惡化。這樣,設備的使用壽命就低于其應有壽命,大大短于自然老化的壽命。因此零故障觀點的意義在于指導我們正確認識故障,做該做的事,以避免強制惡化,延緩自然老化。
目前為止,很多企業之所以還存在很多故障,往往是沒有抓住故障的真正原因。設備全負荷或者超負荷運行、崗位的設備巡檢流于形式以及管理層只要生產,疏忽設備管理等等,在故障發生前,通常都存在一些微小的、隱藏的缺陷和非正常使用設備行為。如果在故障發生前,對這種缺陷和非正常使用設備加以重視,并及時改善,就可以消除故障。由此可見,潛在缺陷和非正常使用設備的明顯化、規范化處理是“無故障”的原則。
為了實際推進這項工作,必須針對可能產生故障的原因,導出實現零故障的五大對策,并徹底改善:
1、 具備基本條件
所謂具備基本條件,就是指清掃、加油、緊固等。故障是由設備的劣化引起的,但大多數劣化是由于不具備基本條件3要素引起的。
2、嚴守使用條件
機器設備在設計時就確定了使用條件。嚴格按照使用條件使用,設備就很少產生故障。比如電流、轉速、溫度以及安裝條件等,都是根據設備的特點而決定的。
3、使設備恢復正常
一臺設備,即使具備了基本條件,保證使用條件,由于很難做到十全十美,因此設備還是會發生劣化,產生故障。所以使隱含的劣化明顯化并使之恢復到正常狀態。這意味著我們應定期的對設備進行正確的檢查和預防修理,這也就是必須嚴格執行定修制。
4、改進設計上的不足
有些故障即使采取了上述三種對策后仍無法消除,它們往往是由于設備在設計、制造、安裝過程中的不足或差錯所造成。對這類故障應認真分析并對這些缺陷加以改善。
5、提高人的素質
所有的對策都要由人來實施,在實現零故障的過程中人是最根本的。首先,管理層要重視設備管理,不是每一個故障都是點檢員的責任心和檢修技能造成的,對故障原因要“對癥下藥”其次,全員都要有認真的態度,敬業的精神,然后,對故障有一個正確的認識,最后就是要提高操作、點檢和維修人員的專業技能。
總的來說,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下面這幾方面的工作:防止劣化的活動:正確操作、準備、調整,清掃、加油、緊固等;測定劣化的活動:檢查使用條件,對設備作日常、定期檢查以早日發現故障隱患;復原劣化的活動:及時消除隱患和劣化,使設備恢復到正常狀態。
三,全員參與,用步進方式來開展自主保養
企業所有人都希望設備有高的效率。就設備而言,其效率的高低涉及兩方面的人,一是生產使用人員,二是檢修人員。如果兩方面的人員都把自己看作各自孤立的一方,我們是生產者只管使用,你們是檢修,設備的好壞由你們負責,這樣肯定不會產生好的結果。
應該看到,生產使用和維修保養是一個整體的兩個方面,這就好比自行車的兩個輪子,只有二者齊備互相配合,才能充分發揮出設備的效能。生產使用人員并不只管生產和使用就夠了,它也應承擔起設備保養的基礎工作,即“防止劣化的活動”。只有生產使用人員做好了“防止劣化的活動”,檢修人員才能發揮出其所承擔的專職保養手段的真正威力,才能使設備得到真正有效的保養。
我們把生產使用人員進行的以“防止設備劣化”為中心的保養活動叫做“全員參加的自主保養活動”,通常就稱為自主保養。在自主保養活動中。為了充分地發揮設備的能力,必須實行“自己的設備由自己管理”,做一個能駕馭設備的人。
因此,操作人員除應具備生產操作和環境改善的能力外,還須具備以下四個方面的能力:
1、 能發現異常的能力
能發現設備異常的“異常發現能力”,并不單純是已產生了故障或產生不良時才發現異常,而是當似乎要發生故障,似乎要引起不良時,能對這些故障原因之類的異常一目了然,只有這樣,才能稱作為真正的“異常發現能力”。
2、能正確地、迅速地處理異常的能力
對于已發現的異?,F像,只有使之恢復至原來的正確狀態,才能發揮設備本來的功能,而且還應能根據異常的程度來決定是否向上一級匯報。
3、條件設定能力
發現異常的能力常常取決于個人的水平和經驗,由于水平和經驗的不一,就可能影響對異常的發現。為了防止這種現像,就應該決定一個確定的量,以判斷設備是否正常。判斷基準應定量,以溫度為例,其定量應確定為“應在XX度以下”,而不能模糊地描述為“不得有異常的發熱”。這里要強調的是,與其重視判斷基準的正確度而延遲了執行,還不如先定一臨時基準,再多次修正,以定出更為合適的基準,這種方法更具現實意義?!?/div>
4、維持管理能力
設備發生了故障再維修總沒有預防在先的好,為此,就必須確實地遵守既定標準,比如“清掃、加油標準”、“自主檢查標準”等。
能力是如何形成的,它主要靠工作中的不斷學習和積累,因此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學習,由于能力的不斷提高它又可取得更多的工作成果,它們三者之間是一種相互依存、相互促進的關系。所以,要培養出能駕馭設備的操作人員和檢修人員,要形成自主保養的體制,一方面要注重人才的培養,另一方面要根據其實際能力對工作有切實的提高,以實現真正全員參與的效果。
如果您需要:,請聯系我們。智火柴,國內知名油液監測系統提供商!